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「我也好累」:9个抑郁症陪伴者的故事

文章发布于:2022-01-27 14:28:52



现在大家对“抑郁症”的关注越来越多了,但有一群被抑郁症影响的人还是很少被谈论。

 

他们就是抑郁症患者的陪伴者。

 

很多研究发现,抑郁症带来的影响并不只存在于患者身上:患者身边的亲人、伴侣、朋友,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,也会发生一些变化。


据 2019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在中国有 5400 万抑郁症患者,假设平均每位抑郁者有两个关系亲近的亲人朋友,那就有超过 1 亿 800 万人是抑郁症陪伴者。

 

这么大的一个群体,抑郁症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?他们是怎么应对这些变化的?我们觉得,这是了解“抑郁症”不能绕开的一部分,他们也应该被看到。

 

我们发出了一项“寻找抑郁症陪伴者”的征集,最后筛选出 9 位陪伴者的故事,以我们的视角,把这些故事串成了一篇文章。

 

一起来看看吧。




01

适应抑郁症带来的变化,比想象的还要难

 

@七 的爱人被确诊抑郁症之后,因为要住院治疗,院方只允许直系亲属探望, ta 们成了“笔友关系”。( 因为不确定此位分享者性别,下面用“ ta ”指代 )

 

抑郁对 ta 们的感情影响不大,ta 们仍然深爱对方。只是见面跟交谈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,见不到对方的漫长时间里,ta 写满了三本日记。

 

拦不住的想念,经常像洪水冲破栅栏,总是在深夜肆无忌惮地在身体里横冲直撞,最终在眼眶流出。

 

后来,因为爱人跟医院工作人员关系不错,偶尔可以借用电脑或手机给 ta 发信息。每次看到对方的消息,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漫长旅途中的人看到了风景,稍稍缓解了长途的疲惫。

 

但当然也想索取更多:“想见面,想拥抱,想亲吻,想感受对方的气息。”

 

而相比于上面的物理距离变化,另两位分享者,@小桃 和 @杰西,对抑郁症带来的两人关系上的变化,更难适应。

 

知道朋友有抑郁症之后,@小桃 跟她的相处变得小心,有时会过分敏感。有一次在家,她们打算一起找部电影来看,朋友说了部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。

 

她知道朋友的一部分刺激源就是校园霸凌,担心她状态被影响。朋友当时看了她很久很久,说:“我感觉你不是在和我做朋友,而是在和抑郁症完成一段友谊”。

 

那句话对她触动很大。抑郁症像是她们之间出现的一个“第三者”,当它出现之后,她需要去协调“三者”之间的关系:自己和朋友的,朋友和抑郁症的,自己和抑郁症的。

 

而有时,她好像过于关注抑郁症,忽略了跟朋友这个人的关系。

 

@杰西 是一位身处海外的二胎妈妈,她说抑郁症给自己的婚姻关系带来了“毁灭性”的影响:

 

另一半性情大变,交流越来越少,因为疫情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家,但丈夫宁愿躲在自己书房也不愿意跟她说话;所有的善意对方统统接受不到,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沉默和敌对。

 

只有偶尔在面对孩子的时候,她才能从他身上看到过去那个人的样子。

 

老二现在快满一岁了,修了一年产假,现在能跟她正常交流的只有孩子,“快不会跟人正常沟通了。”

 

在给我们的留言里,她说:“我也好累,好希望有人能帮助我。”




02

不能否认,消耗是客观存在的


很多抑郁症陪伴者都经历过“陪伴者疲劳”:在和患者一起抵御抑郁这条“黑狗”时,也增大了自己被“黑狗”盯上的风险。

 

一个叫 @bibibiboom 的分享者曾经连续一个多星期听自己重度抑郁的朋友分享过去,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校园霸凌、家庭暴力、病痛和死亡。

 

开始他觉得有人愿意跟自己分享这些很难得,也确实觉得自己跟对方更亲近了。但很快,他开始难受,看到那位朋友会感到烦躁不安,有时甚至想冲他发火,当朋友跟他说“我感觉你离我很远”的时候,他的情绪到了一个临界点。

 

他想远离这个朋友,但又不愿意伤害他。

 

他去找了心理咨询师,咨询师说:没有任何人能受得了一个多星期不间断的高强度共情,朋友不应该兼任咨询师的工作。咨询师建议他坦诚地把自己的状态告诉朋友,和对方保持一段时间的距离。

 

他照做了。

 

这种在陪伴过程中出现情绪压力的情况不是个例@styles 在高二时听说自己的一个朋友确诊了抑郁症,很难专心学习,时不时就想起她,“心里有莫名其妙的负罪感”。@热心市民小张在妹妹今年确诊抑郁症之后,因为无法承担妹妹的自我暴露,出现了心慌手抖、整夜失眠的症状,有时会划手自伤,甚至萌生了自杀的想法。

 

在跟抑郁症患者相处的过程中,提供支持的同时,陪伴者也需要建立自己的边界。@bibibiboom  后来通过跟咨询师的反复探讨,慢慢摸索出这个边界:

 

作为朋友,会尽量提供支持,但也要承认自己能力有限;相信对方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相信对方能过好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因为对方有抑郁症,就把这些责任都担过来。

 




03

是抑郁症患者,也是抑郁症陪伴者

 

抑郁症患者并不是那个只能“被帮助”的一方,因为对疾病的感同身受,很多抑郁症患者同时也成为了彼此的陪伴者。

 

@阿帆在 2016 年被诊断出抑郁症,也是在那会儿,他认识了一个病友。

 

当时他翻知乎看到一个帖子,很像在求救。他主动加了帖子上留下QQ号,给对方打电话,接听后,是一阵一阵的哭声,很久,那边的状态才平稳下来。

 

那之后的两年,他们几乎每天都聊天,无论多晚。慢慢成了彼此稳定的支持来源,在需要的时候联系对方,提醒对方吃药,一起去看画展、旅行。

 

@阿帆的朋友当时有个愿望,要自己开一个画室,现在她成功了。作为陪伴者,这对@阿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:

 

“我为她现在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,而和她的这段故事,一直在我心中闪烁,哪怕最黑暗的时候,也让我有一丝慰藉,然后重新开始。”

 

同样,小A 跟朋友都是抑郁症患者,也是彼此的陪伴者。因为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家庭支持,在朋友治疗期间,小 A 承担着大部分照顾对方的责任。

 

当时朋友已经第二次住院,有自杀行为,药量很大,尤其是晚上吃药之后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第二天又什么都不记得。

 

小 A 那时刚毕业,适应新工作、物质和父母方面的压力已经让她很疲惫,但还是尽量排除这些影响,给朋友提供稳定的支持。自己有情绪也不会说出来,因为看到朋友委屈了她就会很难过,觉得自己伤害了她。

 

有一次下大雨,小 A 下班骑电动车回家,全身湿透,到家已经十一点,朋友已经吃过药,在玩手机,也没问她怎么样。她看见她早上打包好的厨余垃圾还在门口,朋友忘记扔了。

 

那段时间, 小 A  的工作也出了问题,那个瞬间她突然特别委屈,气得发抖,眼泪开始哗哗哗地流,朋友看她那个样子,药劲儿一下子就醒了,问她怎么了。她说自己很累,压力好大,每天回来很晚,工作好忙……

 

那天晚上,朋友安慰了她很久。

 

跟我们讲完这个崩溃瞬间之后,她马上跟了一句:但是我还是很爱她的啦,没有嫌弃的意思,就是压力有点点大。

 




04

在失望和分离之后,我们有了应对抑郁的“剧本”

 

@素理想跟老公在一起已经快 8 年了。从大学到博士毕业,抑郁曾给他们的关系带来过很多消耗,甚至一度走到了分手,但最终,他们找到了一起应对它的“剧本”。

 

很长一段时间,她会在跟男朋友的交流中频繁地感受到失望:在抑郁状态下,对方不能提供自己在亲密关系中需要得到的支持。

 

最难的时候是大四研究生申请季。那时男朋友刚刚开始吃药,药物的副作用让他经常上课打瞌睡,脑子变得混沌。后来申请出结果,她拿到了理想的 offer ,而男友不断收到拒信。她开始接收不到他的回应,说什么都只能换来很低落的“嗯”。

 

后来,一件小事让她觉得彻底跟他失去了联结,纠结了几天,她提出了分手。

 

男朋友听她讲完,说“我也有这个心理准备”。她抱住他大哭,突然就觉得离不开,问他能不能反悔。那一刻,她发现男朋友突然开心极了。

 

“这之后,他好像有了一个瞬间的成长,从一种自暴自弃的边缘回来了。”

 

从那时候开始,他们开始尝试研究出一些流程来应对抑郁带来的影响。比如在彼此状态好的时候探讨各自压力大的时候想要怎样的安慰,为对方写好剧本,“停机”的时候只需要照着做;会积攒一些能让彼此默契一笑的小瞬间,用于打破种种已知的恶性循环;共同的好朋友们也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和祝福。

 

在一起三年之后,男朋友慢慢好了起来,减药停药也都没有反弹,相处变得越来越舒服。在她压力特别大的阶段,男朋友提供的支持早已远超他们写好的剧本们。

 

现在,他们已经结婚一年多了。她知道,未来他可能再次陷入抑郁,将来的孩子也可能易感抑郁,但她已经对这段关系有足够的信任:

 

“如果说抑郁症给我们的感情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,那就是这份对彼此的信任,我们曾非常彻底地分析过两个人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,也想过非常具体的应对方式。”

 

困难可能还会出现,但他们都相信,两个人能一起找到应对的办法。




 📕


就像每个抑郁症患者遇到的情况都会是不同的一样,每个陪伴者遇到的情况也是不同的,今天分享的这几位陪伴者,也并不能涵盖这个群体的所有情况。

 

但至少我们应该看到:

 

▨ 抑郁症确实给陪伴者带来了消耗和困惑,他们同样需要帮助,不管是知识方面的还是社会支持方面的。


▨ “陪伴者疲劳”是客观存在的,建立适当的边界、做好自我照顾是应对它的有效办法。


▨ 抑郁症患者同样有过好自己生活、帮助他人的能力,他们需要帮助,不需要区别对待。


▨ 应对“黑狗”,只有愿望和勇气是不够的,还需要充分的沟通、必要的知识、专业的帮助,耐心和一些运气。

 

没有人希望遇见“黑狗”,但如果它来了,希望你们能记得提醒彼此:我们仍然有能力找到应对它的方法,它会过去。

 


🖊给陪伴者的一些小建议:

 

1.首先应该明确,自己与患者的关系并非专业心理帮助关系,建立适当的边界是对自己和对方负责,多鼓励对方需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。

 

2.学习关于抑郁症的知识,包括了解症状、正确的治疗方式、如何识别加重的情况、有自杀征兆如何应对。

 

3.充分沟通,看到和接受抑郁症给你们带来的影响,并对这些影响协商出需要你们共同遵守的协议。

 

4.如果家里有孩子,他们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不开心是自己的错。尝试跟他们解释“黑狗”,让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错,让他们安心。

 

5.对关系产生怀疑的时候,写下 10 件你所爱所了解的“真正的 ta ”。把这份清单放到手边,跟对方分享。

 

6.寻求支持是重要的,加入互助小组、定期见亲友、寻求咨询师的帮助,都是可行的途径。

 

7.保持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成就感的工作和兴趣爱好,建立自己生活的秩序。

 

 

祝好!

 

 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